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準備迎接150美元的油價

2011年 07月 05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油價格在今年夏季有所回落後﹐然而到明年春季前很可能會大幅飆升。這將會損害經濟﹐但不會是一場災難。

美國經濟從未徹底準備好應對更高的油價﹐從一定程度上講﹐正因為如此﹐當油價上漲時﹐經濟會付出慘重代價。不過﹐準備程度可以通過認識到油價的可能前景而獲得提高﹐目前的油價前景相對黯淡﹐但或許並不是災難性的。


儘管最近油價較4月份的高點回落了20%﹐但未來12個月內﹐原油、取暖油、柴油、航空燃油和汽油價格很可能創出新高。待油價在今夏進一步回落後﹐石油市場長期牛市的第二個階段或許會在今年秋季開始﹐第一個階段發生在2007年至2008年。

隨著石油生產商的閑置產能逐漸下滑至令人擔憂的水平﹐到明年春季前﹐月平均油價有望達到創紀錄的每桶150美元﹐期間會觸及165美元或170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每加侖4.50美元的汽油價格將成為常態。這將使消費者的錢包癟下去一大塊兒﹐同時增大消費者對節能汽車的需求。

油價短期內的持續回落應該會對今夏的經濟帶來好處﹐但之後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2012年春季預計發生的石油沖擊將損害經濟的擴張﹐但不會扼殺經濟增長﹐而是會使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季度增速損失約1.5個百分點。

儘管會帶來苦果﹐但這一預測卻沒有表面看去那麼極端。暫時的油價飆升和下跌通常會在報紙和互聯網上成為新聞焦點﹐在電台和電視台上成為熱議的話題﹐但對經濟來說﹐重要的是至少幾個月內的平均油價。《巴倫週刊》估計剛剛過去的二季度的實際油價約為110美元。這樣﹐如果預計到明年二季度前油價會漲到150美元﹐上漲幅度就是40美元。油價很可能在數月內保持每桶150美元的水平﹐之後才會在擴大供應的承諾下逐漸回落。

儘管如此﹐就算是到明年春季上漲40美元至150美元﹐這個水平也遠遠偏離了石油市場本身所暗示出的油價前景。上週﹐2012年6月交割的西得克薩斯中質油期貨合約交易價格約為99美元﹐而2012年6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只有112美元。

Bullish Review of Commodity Insiders通訊和網站的發行人布里齊(Steve Briese)說﹐商業套期保值者非常不看好石油﹐他們正把資金投向自己確信會賺錢的地方。這些人目前在紐約商品交易所期貨和期權市場上的淨空頭頭寸量達到創紀錄的高水平。由於歷史顯示這些人常常是正確的﹐布里齊得出的結論是﹐做空的利潤潛力非常大。套期保值者從事大宗商品交易﹐因此在這些問題上有豐富的專業經驗。

《巴倫週刊》認為﹐今夏儘管存在一些做空的機會﹐但機會並不大。此外﹐雖然商業套期保值者的經驗應予尊重﹐不過恕我直言﹐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可能出錯。我們認為對看漲石油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買進機會。

Ann Elliott Cutting for Barron's
研究公司Cornerstone Analytics的石油分析師羅斯曼(Michael Rothman)在預測市場行情上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他預測油價會較長時間維持在每桶170美元的高點。為證明自己的觀點﹐羅斯曼援引了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執行總裁田中伸男(Nobuo Tanaka)的話。田中伸男曾在6月23日發表講話﹐當時國際能源署宣佈將釋放美國和其他27個國家持有的6,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這助長了石油市場的拋售。國際能源署位於巴黎﹐代表石油消費國的利益。

市場看來受戰略石油儲備釋放的影響很大﹐儘管釋放量僅相當於全球石油日消費量近9,000萬桶的三分之二多一點兒。以這樣的日消費量﹐全球16億桶的緊急石油儲備只夠供應約18天。石油生產國滿足全球日常石油需求的能力更為重要。

釋放6,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表面上是為了幫助填補戰爭造成的利比亞石油產出缺口。但田中伸男也把這一決定歸因於對石油輸出國組織 (簡稱:歐佩克)閑置產能的擔心﹐該組織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的閑置產能尤其令他擔心。田中伸男在講話中不出外界所料地說﹐他與主要石油生產國進行過密切磋商。他在歡迎產油國通過動用閑置產能增加石油產量的同時﹐也提醒說投產需要一定的時間。

羅斯曼評論說﹐要注意田中伸男講話的言外之意﹐他的講話使人不禁擔心沙特阿拉伯在增加石油產量方面可能存在問題。

《巴倫週刊》的預測是﹐沙特本月將增加石油產量﹐其結果是油價將繼續回落。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大宗商品研究部門負責人阿里第納(Hussein Allidina)是另一個看漲油價的人﹐他認為歐佩克增產只會促使該組織的閑置產能降至“不可維持的水平”﹐沙特阿拉伯的情況尤其如此。阿里第納送給沙特的綽號是“閑置產能的王國”。

雖然阿里第納的態度比羅斯曼要謹慎﹐但他們對油價總的擔憂態度卻是相似的。按照阿里第納的預期﹐布倫特原油在明年年底之前的最高平均價格可達每桶140美元。阿里第納在2009年9月曾撰寫過一份題為《原油供需狀況在2012年之前將再度趨緊》的報告。他在報告中預測了石油閑置產能最終降至微不足道水平的過程﹐認為這種局面將推高油價。

在全球石油舞台劇中有四個主要角色。

在石油的需求方﹐有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大多數歐洲國家。還有印度和中國等非OECD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目前正在迅速增長。

在石油的供應方﹐有利比亞、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歐佩克成員國﹐以及挪威、墨西哥和一些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等非歐佩克產油國。

在石油市場牛市的第一階段(2007-08年)以及第二階段(預計將從今年開始)﹐推動油價上漲的動力其實是相同的。非OECD國家對石油的渴求給石油供應造成了壓力﹐而非歐佩克產油國增加的石油產量並不足以滿足這類增加的石油需求。

自2000年以來﹐儘管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的經濟低迷、本世紀初的全球股市繁榮、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2008-2009年的全球性經濟衰退﹐但全世界的石油日需求量仍以每年平均110萬桶的速度增長﹐而在此期間非歐佩克產油國的石油日產量一直在一年均不足60萬桶的速度增長。2000年時﹐非OECD國家的原油需求佔世界總消費量的37.7%,只佔全球總需求的三分之一多一點﹐而現在這一比例則達到了48.5%﹐幾乎佔了全球石油總消費量的一半。

石油需求的增長使人對市場是否有能力保持穩定的石油供應更加迫切地感到擔憂。換句話說﹐人們擔心石油閑置產能不足。石油閑置產能在技術上被定義為在30至45天內就能被持續開採出來的未開採原油。在石油閑置產能方面或許最需要瞭解的一點是:只有歐佩克成員國才具備這種產能。非歐佩克產油國或許已經在開足馬力生產石油了。

在2007-08年那輪牛市達到最高潮時﹐原油的月均價格在2008年7月升至創紀錄的每桶133.40美元﹐並在7月11日短暫升至每桶147美元。雖然油價暴漲肯定對發端於2008初的全球性經濟衰退起了雪上加霜作用﹐但即使沒有油價暴漲﹐經濟衰退也會發生﹐因為此次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住房市場泡沫破裂。

但經濟衰退反過來也會對油價產生影響。美國、德國和日本等OECD成員國的經濟陷入衰退﹐意味著市場上的石油需求減弱﹐這對油價上漲起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並最終助推了石油價格的回落。

與此相反﹐OECD成員國的經濟穩定而溫和的增長﹐將對正在到來的石油市場牛市第二階段起到支撐作用。接受研究機構藍籌經濟指標(BlEconomic ue Chip Indicators)調查的經濟學家們普遍預計﹐未來四個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將為3%﹐德國和英國經濟也將溫和增長﹐而遭遇地震打擊的日本在明年之前將恢復經濟增長。

即使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放慢下來﹐非OECD國家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也應繼續快於OECD成員國的石油需求增速﹐而預測人士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是否將會放緩仍未形成共識。其結果是:市場對石油閑置產能的擠榨力度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世界的石油供應能力正在耗盡嗎?未必。利比亞最終將恢復每日150萬桶的石油供應能力。伊拉克有巨大的石油供應潛力﹐而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供應潛力甚至更大。此外﹐隨著美國事實上暫停在墨西哥灣開採石油局面的結束﹐以及允許在阿拉斯加的野生動物保護地開採石油﹐美國的石油供應也有可能增加。

每桶150美元的油價預計將鼓勵人們增加石油產量﹐從而導致油價逐步回落。但這些因素在2012年春季之前都不大可能對油價產生明顯的抑製作用。還是為油價上漲做好準備吧。

Gene Epstein

本文譯自《巴倫週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