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NB電池,廣達、鴻海搶灘有難度

2011/08/16 10:15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NB代工廠-廣達 (2382) 及鴻海 (2317) 為擺脫毛利率「不三不四」壓力,積極往上游零組件發展,同步鎖定電池市場,其中廣達轉投資-斯丹達,鴻海集團亦擴大投資原瑞,跨足NB電池領域。
儘管鴻海及廣達兩大集團與NB各大品牌廠關係良好,但欲在NB電池組,甚至電動車電池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並非易事!最大的關鍵,莫過於NB品牌廠願不願將風險押注在一家代工廠上,讓代工廠坐大喪失主控權!

況且NB電池組強調客製化生產,以鴻海集團的原瑞及廣達集團的斯丹達目前產能均遠低於新普科 (6121) 及順達科 (3211) ,兩家廠商生產成本難與新普科及順達科競爭,就算原瑞及斯丹達將目標放置電動車電池市場,以目前兩家公司技術,恐還有一段遙遠的路要走,尤其是汽車廠較NB品牌廠更為封閉,想要有斬獲,恐非三年兩載即可看到!
鴻海與廣達原同為新普科的董監事,不過隨著NB代工微利化,以及看好大陸積極扶植電動車產業,讓兩大集團開始心動,亦使彼此關係出現微妙變化,其中廣達集團辭去新普科董事,並陸續處分新普科的持股,而鴻海也增加對原瑞的投資,擴大在NB電池組及電動車電池市場的佈局。
就財報來看,受惠於NB及蘋果iPad等平板電腦熱賣,新普及順達科近幾年業績相當亮眼,新普科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確實亮眼,其中新普科第1季稅後盈餘6.57億元,每股盈餘為2.58元,第2季營收為120.46億元,較第1季成長25.99%,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累計上半年營收為216.07億元,每股盈餘可望逾6.3元,以目前接單來看,新普科今年有機會達成連9年賺進一個資本額的目標;而順達科第1季稅後盈餘為2.86億元,每股盈餘為2.21元,第2季合併營收為53.02億元,較第1季成長16.5%,創下單季歷史新高,上半年合併營收為98.53億元,每股盈餘亦有4.5元以上的實力,兩家公司出色的業績,也難怪鴻海及廣達會心動搶進,只是,就產業現況,鴻海及廣達想要在NB電池領域站有一席之地仍是困難重重!
對於鴻海及廣達兩大集團在電池佈局,新普科及順達科均持「保留態度」,認為NB品牌廠多年來一直採取「分散採購」策略,並將零組件採購權掌握在手中,即使是一向強調供應商血統要純正(與蘋果有長期合作關係),且要「門當戶對(即供應商產能要夠大)」的蘋果,也未必擴大對鴻海集團零組件的採購,以免喪失主導權,在NB品牌廠「主導權」至上的考量下,預估這種趨勢短期內難以打破。
就技術來看,原瑞主攻手機電池,而斯丹達儘管有日本三洋的背景,廣達完全掌控後仍有三洋技術可以協助,但近兩年平板電腦及NB薄型化趨勢帶動高分子鋰電池成為主流,新普科及順達科在高分子鋰電池技術及人才培養耕耘多年,是目前業界公認品質最穩定的供應商,加上原瑞及斯丹達的產能規模遠低於新普科預估的明年可達的月產能1200萬組及順達科月產能約350萬組,生產成本及效率均未優於新普科及順達科,難以吸引品牌廠冒險更換供應商。
至於各大車廠全力發展的電動車市場,距離可說更遙遠了,由於電動車從電池、整車到充電站等設置都是大工程,各國政府及各大車廠發展至今未有顯著的成果,加上汽車廠較NB更為封閉,即使是新普科已與中國普天合作、順達科與台達電 (2308) 聯手多年,至今都沒有好消息,短期內電動車要取代油電混合車的機率甚低,因此斯丹達及原瑞想在此領域有斬獲,恐非三年兩載即可看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