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新雙i晶片 台積電獨家代工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富邦「換手」併凱擘 NCC料將通過

〔記者劉力仁、李靚慧、林嘉琪/台北報導〕2010/09/30 04:11

富邦集團蔡明忠兄弟為打造媒體王國,自創大富媒體公司併購多媒體系統業者凱擘集團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天審查,認定大富媒體跟富邦原有的台固集團不算「關係企業」,兩者就算合計,有線電視用戶數市佔率未達三分之一的法定上限,也沒有黨政軍持股情況,預計補齊資料後,這項交易金額達三百六十億的併購案下週即可通過,屆時蔡氏兄弟將成為台灣有線電視的龍頭老大。消基會則擔心市場會遭壟斷,影響消費者權益。

與台固「不屬關係企業」

公平交易委員會昨決議,該併購案因資料尚未收集完整,且經濟部、NCC相關官方單位意見仍未回覆,將此案延期討論,三十天內再召開委員會進行實質審查。換言之,凱擘案在十月底以前就會有結果,是否可化解市佔率疑慮,就看公平會如何認定。

消基會質疑放任壟斷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質疑,NCC放行富邦集團伸手壟斷傳播行業,眼光不夠遠,根本未正視數位匯流後富邦集團的勢力驚人。對消費者而言,多元選擇的傳播市場相對萎縮,反映出來的就是費率不夠彈性,消基會反對該案,請NCC先提出合理機制,說服民眾可以放心消費權利不會被剝奪。

媒體改造學社諮詢委員羅世宏也擔心,富邦另創大富收購凱擘,可能造成未來媒體管制困難,因為富邦集團對電信、有線電視等都有投資,NCC應思考台灣資訊未來可能形成壟斷勢力,該案不但管制不了財團獨大問題,也凸顯NCC管理上的不足與窘境。

規避黨政軍持股問題

據了解,NCC委員在審這個案子的時候,要求大富媒體併購凱擘之後必須合理降價,因為凱擘旗下有十二家系統台,用戶上百萬,成本有下降空間,應該回饋消費者。

去年蔡明忠有意透過台灣大哥大收購凱擘,被NCC否決,主要原因是台灣大的大股東富邦金控的大股東是北市政府,涉及黨政軍持有媒體問題。蔡氏兄弟不死心,以私人名義籌資,另創立大富媒體進行收購凱擘,避掉黨政軍持股的問題。

目前全台有線電視用戶共五百零四萬戶,凱擘集團旗下有十二家系統台,用戶數一百一十二.五萬,佔全部用戶數二十二.三一%,另外富邦投資的台固集團,旗下五家有線電視業者,總用戶數約五十五萬、則佔十.八九%。

掌握市佔率恐逾33%

換言之,蔡氏兄弟一旦成功入主凱擘,台固加上凱擘,蔡氏兄弟旗下集團所控制的有線電視用戶超過一百六十七萬戶,佔全台有線電視版圖三十三.二%,成為市場龍頭,雖不違反有線廣播電視法「系統經營者與其關係企業及其直接、間接控制之系統經營者」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的條款,但各界仍有壟斷市場、操控市場價格的疑慮。

各方疑慮雖深,NCC委員們昨天仍認定大富媒體跟台固並不算「關係企業」。NCC發言人陳正倉表示,NCC調查,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副董事長蔡明忠投資成立的大富媒體,並無黨政軍股份,大富與台灣大也不符合公司法中規範的「關係企業」要件,因此沒有用戶合併計算的問題。而基於現行有線電視數位化普及率不到五.七%,期盼大富能提出有線電視數位發展計畫,協助MOD公平競爭,讓整體電視環境良性發展。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茂迪障礙 同業難超越

2010.09.27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台北報導】

茂迪積極進行垂直整合,成立節能IC設計商廣閎科技,並透過上櫃公司茂綸做為通路,透過節能IC的加值,提升硬體垂直整合優勢。

全球太陽能廠垂直整合多以本業上游多晶矽材料與下游模組、系統為主,茂迪不僅沒在本業垂直整合缺席,還布局IC設計領域,配合台積在半導體深厚基礎,結合茂綸通路優勢,將建立同業很難超越的「茂迪障礙」。

廣閎成立於2007年,是台灣第一家切入太陽能系統應用的IC 設計商,茂迪持股約42.97%,並授權茂綸為通路商,打造完整產、銷供應鏈,已為茂迪攻下重要的戰略位置。廣閎主要致力於研發高效的節能IC,其產品可分別應用於太陽能、照明、直流馬達驅動相關領域。


投射式電容 觸發需求

觸控面板需求快速成長,使得觸控產業市場規模日益壯大,元大投顧指出,其中,投射式電容將成手機市場主流,現有相關領導廠商的產能擴充、獲利能力提升之長期趨勢均看好。

觸控面板是貼附在液晶顯示器上的裝置,利用手指或觸控筆壓顯示器面板,為直覺式的人機介面,應用範圍涵蓋手機、電子書、電腦辭典、DSC、GPS、提款機等。觸控技術依面板尺寸大小區分,其主要技術運用為:12吋以上,以表面聲波、表面式電容、光學式等為主;12吋以下,以投射式電容(薄膜、玻璃)、電阻式為主。

元大投顧近期以「觸控產業-投射式電容需求大增」為題出具產業研究報告。指出Apple使用投射式玻璃電容帶來流暢觸感,預估今、明年iPhone銷量分別為4000萬支、5000萬支;iPad為1290萬台、3650萬台,並將帶動各家廠商提高投射式電容比重,預估2010年投射式電容於手機滲透率38%,2011年提升至60%;平板電腦(10.1吋以下)則有90%以上將採用投射式電容。元大投顧以5億支觸控手機(電容手機1.9億支)及5000萬台平板電腦為主要成長動能,預估2011年投射式電容產值將達87億美元,年增43%。

投射式電容主要技術分為薄膜式、玻璃式。玻璃式電容雖光學特性優異,但薄膜式電容成本低15%~50%、厚度亦較薄,不同品牌廠商基於產品差異考量而有不同偏好,元大投顧認為,2011年玻璃及薄膜電容產值年增率將分別為136%及331%(其中Apple手機+iPad占玻璃式電容產值比重高達70%)。

玻璃式電容觸感感應器製程與彩色濾光片製程類似,即都有濺鍍、噴塗、蝕刻、切割等製程,在觸控產業需求看好下,可預見地,彩色濾光片廠商亦將轉型為觸控面板模組廠商。但元大投顧認為,原本即擁有3.5代廠以下的CF廠商,轉做觸控模組較具潛在競爭力,而觸控模組廠的獲利重心在於貼合良率,新進入者需1~1.5年的學習曲線,預期2011年下半至2012年產業競爭才會加劇,在此之前,玻璃式電容龐大需求,將僅先由原Apple供應鏈受惠。

至於薄膜式電容方面,其設備與電阻式設備部分共用,所以,薄膜式電容的需求受惠者將以原電阻供應鏈為主,如洋華、介面等,競爭者則有日、韓廠商。

科技瞭望-觸控這麼好,南韓不想搞?

  • 2010-09-26
  • 工商時報
  • 【陳泳丞】

 現在市面上觸控的產品甚至是產業關聯概念股,可以說備受矚目、也漲翻了天,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一波觸控的風潮裡似乎少了一點東西?一向在全球顯示器業裡足以呼風喚雨的南韓廠商,似乎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甚麼太大的動作,為什麼呢?

 從市調單位的資料來看,估計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量將由2009年的5.45億片,成長至2011年的7.21億片,觸控面板模組的出貨金額則從2009年的37億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2.86億美元。

 拓墣分析,2010年全球觸控面板出貨量的年增率(YoY)為12.7%,觸控面板模組出貨金額的年增率達19.3%,整體市場每片的平均售價(ASP)逆勢成長至7.19美元,其主要原因在於5~10吋間的觸控面板市場需求,受iPad與平板機等新興產品之發表刺激,推波助瀾所致。

 可以看出來,在大尺寸面板業逐漸進入成熟期的今天,大家都在拼命動腦筋的只有「兩D」,LED與3D,希望透過LED取代原有的背光模組光源,可以進一步薄化面板厚度、省電節能。另一個3D,則是希望透過阿凡達的3D風潮,使得平板的顯示器在娛樂功能上更上一層樓。當然,兩個D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都是要去進一步確保面板的價格維持不墜,不然生產廠商大家都要去喝西北風了。

 至於觸控這一塊市場,則是全新的人機介面風潮,從手機到平板電腦,更為直覺式的操控方式,其實可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加入市場,例如小孩與銀髮族,這些人都不是原有的PC使用者,滑鼠與鍵盤更是許多人學習電腦的一大障礙,直覺的觸控可以讓大家開始「玩」電腦、手機。

 不過從整個材料成本架構來看,可以發現,觸控面板佔整個LCD模組的比重實在是相當高,高達29%,已經是目前可見最貴的面板零組件之一,這也意味著,這玩意兒的商機很大,所以可以見到台灣的廠商,包括勝華、宸鴻、和鑫、介面、瑩茂、洋華等等,甚至連面板雙虎友達、奇美電,都在積極佈局觸控的生產,完全不敢輕忽這塊關鍵的布局。

 不過仔細一看,卻發現一向在面板業手筆最大的南韓廠商,不管是三星還是LG,相較之下在觸控這一端的聲音卻小了很多,到底為什麼?

 目前可以見到的原因之一是,觸控現階段仍未成熟,不管是在製程技術、或是零組件架構都是如此。

 以架構來說,目前一片具有投射式電容觸控功能的面板,從後面到前面,大約有TFT玻璃、彩色濾光片、觸控玻璃、表面強化玻璃等四大片,其中以觸控玻璃的角色最尷尬,一來是生產良率不高,當強化玻璃廠商將玻璃強化完畢之後,送給觸控Sensor廠商加工後,偏低的良率可能讓十片玻璃剩五片(這也是為什麼觸控會缺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其實觸控玻璃可以做在其他地方,看是要跟TFT或是濾光片整合都可以,甚至也有人在搞將觸控做在強化玻璃上的方式,總而言之就是,以後既有的觸控架構可能還會有很大的轉變,因此想要大規模投產的廠商,就會暫時先按兵不動,要等到發展方向已經差不多了,才會開始發起絕地大反攻。

 不過對於台灣這些規模相對小的廠商來說,觸控是新商機,且現在等於是產業的短暫空窗期,市場有需要、且可怕的對手還沒加進來玩,因此有空檔可以玩,當然要趕緊佈局,拖得越晚商機與競爭力就越小。